查看原文
其他

警察说这个有女权倾向,还有取向问题

坚果 情况比较复杂 2023-02-19

温馨提示:本文很可能被和谐,请注意保存。



1月下旬,我通过网络开始寻找被催/逼婚的朋友,把父母眼中理想的儿媳/女婿画出来,计划所有的画像汇总后在成都做一个展览情人节当天开展展览名字叫做《理想的结婚对象》或《禁止入内》。试图通过这个展览,激发公众一起来探讨“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一起探讨逼婚、婚姻、女性的权益、异性恋、LGBTQ的起源、本质、合理/不合理,以及两辈关系、亲密关系,以及如何改变等等)。


招募链接

像给嫌疑犯画像一样,100个被逼婚的单身艺术家,把父母眼中理想的儿媳/女婿画出来

不结婚,多省市是这样惩罚的》

《愿赌不服输:摇骰子结婚,48小时内离婚》

《动物们的婚姻观:相亲、抢亲、父母强拆,以及信天翁离婚率升高》


十几天后,我陆续收到了14份被催婚/逼婚的参与者传过来的画像以及Ta们与父母沟通的视频/录音/文字。这些画像和沟通内容,也呈现出催婚/逼婚背后的复杂性及诸多议题。



原计划214在成都开展,但突发来了



???





律师回应



情况突然变得有点复杂了。起码在成都,再找一个空间做这个展览基本是没有可能了。人民公园是成都著名的相亲角。顺着群里朋友之前有提议在相亲角展示以及征集的思路,在2月11日傍晚,于是前往人民公园,稍作调整,做了一个快闪式的展览全网寻找父母眼中理想的儿媳/女婿”……

联想到几个月前,我们在四川阿坝一个叫大藏乡的地方,租了一个一百多年历史的石头房子(有计划以此开展环境保护的系列项目)……后来当地相关部门上门要求我们离开,并自掏腰包送我们离开此地。已经租下的房子就这样莫名其妙不给我们租了…

原计划在成都这次展览起码要呆十来天。现在看来,成都,也只能再见了。




一个应急计划

如果成都不能展览,那在其他城市展呢

寻找各地的10个朋友,找10个地方,接力展览理想的结婚对象

(有成都的朋友原计划在情人节去展览现场玩……但如今,真的很抱歉啊。或许,朋友们可以在其他城市再相遇)(目前已有几位分布在天南地北的朋友,有意愿参与联合展览)

展览地点:家里、公司、书店、艺术空间等等都可以。是的,家里也是可以展览的(不管是公开的展览,还是隐秘的展览),邀请周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参观、一起讨论、反思和批判。

展览时间:你可以根据你的状况确定展览开始的时间(尽量这几天开展),展览一周,或者两周都可以。

展览方式:最简便的方法是,把画像、与父母沟通过程和个人介绍用A4纸彩色打印。海报用A3纸彩色打印。与父母沟通的视频,可以用平板、电脑或投影播放。然后,你可以把打印出来的画像、个人介绍和沟通过程,找适合的地方张贴或夹起来。整个展览成本大约100-200元。或者,你可以想到一个更好玩的方式,把展览过程当作创作过程,根据展览地方的特点,进行更有意思的展览。推文传播上,你也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备注:因为没有赞助及其他经费,这次展览也属于自发参与策展、展览,尽量低成本进行)

观众:可以隐秘邀请你的亲朋好友,也可以公开接受同城所有的观众。

讨论分享:在展览的同时,尽量做一次相关的讨论分享,定向邀请或公开都可以。

如果你有意参与接力展览,

成为这个展览的联合策展人,

请联系我:nutbrother@gmail.com(坚果)微信:jianguoxiongdi


欢迎向发言人提问

像某某机构某某国家有发言人,我们的联合展览也有多位新闻发言人(小肥、如潮、陈天天、Armstrong)。欢迎各媒体来提问(不像某某新闻发布会,我们不会提前内定提问)




理想的结婚对象

线上参观(部分)


(原来的展览时间、展览地点等相关信息已经失效了)



参展人:种一个太阳

个人介绍:四川未婚女95硕士身高一米五九在本地无房无车工作不稳定性格内向不活波开朗不温顺体贴。诚寻符合以上标准的男士。邮箱:afternoon4oc@gmail.com


与父母沟通的过程如下:


父母眼中理想的女婿如下:



参展人:Armstrong

个人介绍:一个兔年出生的上海乡村小镇做题家,不想结婚,不想生子,只想一个人捣鼓好玩的东西。


与父母沟通理想女婿的标准:


AI 画像后与父母再沟通:



AI画像使用提示语:一个身高1.8米,体重70千克,性格阳光,长相清爽英俊,不是平头,没有胡子的中国体育男老师在做家务 prompt:A male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with a height of 1.8 meters, a weight of 70 kilograms, a sunny personality, a cool and handsome appearance, not a crew cut, and no beard is doing housework,HQ,4K  



父母眼中理想的女婿如下:



通过AI画出的80分理想的女婿





参展人:zyb

来自一个不想被定义的普通女孩。微信zyb1253657455




参展人:IMAKUF(以玛可弗)

25岁平平无奇石油打工人

被老妈催婚时长:2年


与父母沟通如下:


第一版理想的女婿如下

第二版理想的女婿如下




参展人:恩典

个人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生,性别男爱好男,身高170cm,体重65kg,单身四年,未婚未育。以下为自画像,如有意向与本人联系请加QQ或者微信2891177636


与父母的沟通如下

画像后与父母再沟通
父母眼中的理想儿媳

经沟通调整后的儿媳画像



参展人:白益嘉

个人介绍: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Fine art printmaking专业,打工艺术家名,擅长以拼贴综合材料的形式创作作品,作品主题多为社会题材与身份认同,善用超现实主义的符号语言再现当下。




参展人:薛野

个人介绍:

94年

影像艺术从业者

目前生活在北京宋庄

老家内蒙古赤峰市

522631673@qq.com

xueye1123




参展人:L’arrivo di Lee

个人介绍:

年龄:30

被父母催婚时长:8年(2016年始)

单身时长:10年(2014年始)

老家:甘肃



理想对象如下



参展人:岭如何

个人介绍:

个子不高的普通男生

父母那辈感情很好,所以他们坚信我能找到一个和他们的另一半,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也不知道他们所期待的人和我所遇见的人具体什么样子,所以没有脸,我们只能从简短的话语中得到一些信息,所以催的是什么呢,是父母那辈人嘴中的该结婚了,到年纪了;是父母观念中的传宗接代;是你有个家你就能懂的父母的辛苦。观她-我们是否有个具象的结婚对象,我不知道,观己我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同龄人的陪伴)




参展人:王瘦瘦

个人介绍:

29岁

饱受催婚之苦的瞎画小能手

我爱我的爸妈,我的爸妈也很爱我,但我们不能互相理解




拍摄参展人:小肥

个人介绍:

努力变勇敢灿烂的小肥同学





“印象中没有对性生活提要求的, 但是大多数家长对生育有要求”

陈天天针对这个展览的快问快答


1. 性生活

印象中没有对性生活提要求的, 但是大多数家长对生育有要求. 比如为了下一代的基因, 会要求另一半不能太胖, 不能太矮, 不能戴眼镜, 等等. 又比如必须要生育, 不接受 “丁克”. 家长的想法一方面体现了他们认为性与生育是分离的. 另一方面, 生育是一种制度或者说文化惯性, 是大多数人必经的过程


2. 印象最深

L’arrivo di Lee和父亲的对话. 一开始父亲说对孩子对象没什么要求, 重要的是孩子要赶紧找对象, 希望孩子不要被条件所限. 但是通过两幅画像的比较之后发现, 其实父亲的偏好是具象的, 特别是对于 “脂粉气”的理解. 我还挺好奇后续的对话, 如果L’arrivo di Lee真找了一个 “看起来不像会过日子” 的, 父亲是是否还会说 “你喜欢就好”? 


3. 理想对象是千篇一律还是各有千秋

目前看下来, 家长们对于 “人类高质量男女”的想象不外乎是相貌端正, 品性良好, 收入稳定. 一方面, 性别差异很显著, 反映了社会上相当固化的性别刻板印象. 对于媳妇的讨论更多在外貌上, 对于女婿的讨论更多在经济条件上. 另一方面, 同质婚需求显著, “下嫁”和 “倒插门”不被认可, 说明社会阶层也已经固化. 但是无论男女贫富, 每个鲜活个体的经历被会被浓缩成一项一项具体的参数. 能感受到父母的害怕和焦虑, 可能是出于他们对自身婚姻和生活的理解, 或者特殊时代的人生经历. 于是这一项项的参数成了应对孩子婚姻或者人生中未知风险的保障. 


4. 逼婚的研究

我曾经研究过媒妁制度的变迁. 起因是我发现在一些地区, 哪怕新婚夫妇是自由恋爱的, 在谈婚论嫁的过程中, 双方父母都会请一个 “媒人”或者也叫 “中间人” (可以是只请一个, 也可以是双方各请一个) 来商量婚礼事宜. 传统上大家可能觉得媒人是充当介绍人的作用, 解决相亲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那么, 当新婚夫妇不需要通过媒人来认识对方的时候, 婚礼中媒人的作用是什么呢? 研究发现, 媒人需要协助双方讨论彩礼、嫁妆、三金、孩子和谁姓、过年去谁家等双方容易起冲突的问题,充当了“外交官”的重任。双方害怕直接面对面谈这些事,一是面子过不去,二是容易谈崩。于是找一个中间人从中斡旋。这表现了婚姻这个社会制度充满了权力关系和性别层级.


5. 启示

一个是代际之间的交流.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 家长是内卷焦虑的传递者、过时三观的守卫者和满口“为你好”的控制者. 长期以来, 他们的话语在年轻一代的社交媒体中是缺失的或者是被批判的.但是这次展览中其实呈现了家长多元化的表白. 比如有的会说只要孩子喜欢就好, 有的会说要时尚简单的发型. 整个展览不仅可以看到观念的碰撞,也有代际和解的可能.


另一个是希望引发大家对于婚姻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 婚姻的神圣性被消解. 而随着单身生育在制度上成为可能, 性、婚姻和生育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 那么结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同时, “不婚不育保平安”、“去父留子”等观点频繁进入公共论域. 由于很多案例来自中高阶层, 这改变了过去人们认为剩女或者单亲妈妈是弱势的、甚至道德败坏的想法。多元的家庭关系成为可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